« June 2011 | Main | August 2011 »

July 26, 2011

地址对齐问题引起的 Bug 一则

这两天一直在圈人一起玩 google+ 。由于众所周之的原因,在墙内推广这个东西阻力重重。还好不需要必须翻墙,google 在北京是有网关的,修改本机 hosts 文件,把相关的域名指过去即可。在这里就不列出方法了,希望下面的评论中也不要贴出来,私下交流即可。还好移动版 G+并没有封掉,究其原因可能是 m.google.com 是所有 google 移动服务的统一入口,如果封杀影响较大。而 https 协议让墙无法分析 url ,不可能做到部分干扰。如果有一天真封禁了,手机上都无法阅读 greader ,收取 gmail ,那还真是个悲剧。

我在拉我老爸玩 G+ 的过程中,他老人家反应了一个问题,家里用手机使用 android 的 app 发不了帖子。我估摸着可能是被墙了。虽然可以让他 root 掉手机修改 hosts ,但显然这不是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。我便着手远程登陆家里的网关。那是一台用 LinkStation Pro 改造的 linux debian 机器。拥有一块 Arm9 CPU ,在上面跑一个 DNS 服务,足以让家中的局域网解析到可以登陆 G+ 的 ip 地址。

我先想到的是配置 bind9 服务。这个用过一段时间,大致知道该怎么折腾。不过 google+ 用到的域名很多,配置起来非常麻烦。我想肯定有更简便的解决方案,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,想想这种事情拜一下 twitter 大神即可。果然,5 分钟以后,各种半夜不睡觉的死程就跳出来刷拉拉列了一串解决方案。

我选了 @wuwx 同学的 DNRD 方案。因为它看起来最接近我一开始自己提出的需求。我需要一个类似 hosts 文件的列表,优先解析这些域名到我指定的 ip ,其它的 dns query 就转发出去好了。

apt-get 没有找到现成的包,便下载了一个编译。还好是 C 而不是 C++ 写的,让那台破机器可以几分钟编译完。但是,我配置了半天都无法正确工作。列表中有的域名可以正确解析,有的则不行。作为一个死程,当然第一反应就是 debug 了。我以为可能是列表格式有问题,但这部分 dnrd 没有给出详细的 log 。我只好自己加了几行,并在查询的地方也输出了一些 log 。但试验结果是,列表中所有的域名都加载了,但 query 时,根本没有进入匹配查询。

把 dnrd 的 debug level 开到最大 4 ,可以看到很详细的信息。仔细比较了一下可以正常工作的域名,和不能正常工作的域名,发现 query type 正常时是 1 ,也就是 'A' 类查询,而不正常时是 0 ,未知类型。class 也分别是 1 和 256 。而从 query 包的字节流看,表示 type 和 class 的地方的四个字节都是 00 01 00 01 。

我的第一反应是错位了。因为 256 正好是 0x100 。检查了一下源代码,没发现什么问题。在 src/dns.c 里发现了这么几行:

y->type = ntohs(*(unsigned short *)(&msg[i])); i += 2; y->class = ntohs( *(unsigned short *)(&msg[i])); i += 2;

脑子里一下闪现出初学 C 语言时某本书上提到的一句话:某些机器上,读取宽字需要地址对齐。

也就是说,如果 &msg[i] 的地址不对齐,从中读取一个 unsigned short 很可能是不可靠的(会强制对齐)。而网络包是紧凑排列,前面排的是域名字符串,不可能刚好在那个位置保证对齐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长度的域名查询,有的可以正确解析,有的不行。

加了几行 log 验证了我的想法之后,我动手 fix 这个 bug 。非常简单,只需要先用 memcpy 把 &msg[i] 后 sizeof(unsigned short) 个字节复制到一个局部 unsigned short 变量中,然后再调用 ntohs 即可。事实上,drnd 早期的版本正是这样做的,memcpy 的那几行还被注释在下面,不知道为何,后来改成了现在这样错误的版本。

修改过后,一切正常了。

July 12, 2011

谈谈 Google+

Google 正式发布 Google+ 的时候,我在山上。回到文明社会后,还好赶上了第一批用户的末班车,试用了一下。现在,重新开放,有更多的人尝试用 Google+ 。在数天之内,我就圈了接近 100 个朋友,被圈了近 1000 次。对于类似产品,我觉得算相当不错的成绩了。要知道,我 twitter 上只 fo 了不到 30 个人,douban 好友不到 50 个。基本上,不太熟的人,我都没有加的。而且这一切,还是在 google+ 迅速得到了 GFW 认证的前提下,取得的。

一开始使用时,我被圈子的概念所吸引。直觉上感觉这是一个好点子。它更接近于人类的社交方式。我们身处在不同的圈子中,在每个圈子里有相对独立的话题。有的比较公开,有的相对隐私。在不同的圈子里表现出略微不同的自我。和论坛或是 IM 群不同,每个圈子都是以“我”为中心定义的,圈子是交错的。并不以独立话题和目的为中心。虽然后者在组织严密时依然有价值存在,但和自然的社交形式相背的。个体才是社交的基本元素,交叉的圈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交。

但这些天下来,我还是没能感受到 Google+ 的优势,我依然喜欢在 twitter 上发言。虽然我理性上认为圈子是个好点子,但我感性上并没有接受它。这是为什么呢?我很有兴趣仔细想一下。

Google+ 如是工作:你把和你有关系的人划分到不同的圈子里。每一个朋友都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圈中。当你发言的时候,你可以选择这条信息可以被什么圈子中的人收到。这可以保障你的隐私,也可以减少他人的信息负担。这和 twitter 不同,是由你自己决定,谁可以看到你发的信息,而不是由接收者决定要看什么信息。和 facebook 也不同,不是由追随者决定要收听你的信息,再由你确认。过滤信息的责任大部分在发送者,而不在接收方。

当然你可以以公开形式发布消息,它就成了 twitter 。以圈内形式发布消息,更类似一个自多过滤器的 facebook,它更像是在网上重建熟人圈子 。外扩圈子会把信息外扩一层,两个人之间若无直接联系,却有共同朋友时,可以收到信息。最后这个,我认为才是基于网络的社交。

这太复杂了。很难想象是崇尚简洁美的 google 干得事情。由发消息的人来决定信息的性质,看似很美,实则很累。还容易犯错误。它的确是试图在模拟现实,也想去解决一个问题:在 facebook 上、人人网上,许多小朋友不想确认父母亲人的好友申请。但我认为,它忽略了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另一个事实。人在特定时刻,只属于一个圈子。切换思维的成本对于正常人来说,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。今天,我和老同学聚会,我属于同学圈。明天,我约了程序员喝咖啡,我们会讨论技术话题。过年回家,我和亲人团聚。通常人不会频繁的在不同的圈子间切换。而且真正需要隔离的人际圈(为了隐私)实在是有限的。

Google+ 这这些点上给出了技术上的方案,却没有给使用者明确的使用引导。对于 Geek 来说,这些功能是有趣的。但是,它极端依赖人的正确使用,你还无法管得了别人的错误使用,在良好的信息过滤这一点上,作为信息接收方来说,几乎没有好的方法。

前些年,我曾经谈过 QQ 群的问题。圈子看起来是对群的一次改良。我之所以痛恨“群”,正是因为“群”在信息轰炸上的不作为。在我看来,保障发出信息的隐私性,和有效的过滤掉我不关心的信息,同样的重要。Google+ 实际上把接收到的信息分成了两种:我关心的熟人圈(Stream),以及我出于社交需要而关心的外部信息(Incoming)。Google+ 在这上面是做了相当的努力,我个人非常喜欢,但觉得还是觉得不太够。Incoming 的信息,甚至不如 google reader 对我更重要,而 Stream 又感觉没有 twitter 好用。


总的来说,我认为 Google+ 这次做出了许多非常棒的尝试,对各种社交中需求都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。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,如何过滤信息,如何开启话题,等等。但又过于繁杂。希望能在未来的发展中,好好做一下减法,不要让大众用户迷失在过多的选择中。

July 08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附高强小结)

今天强哥写了一篇小结。我觉得挺有价值,贴在这里:


天柱岩攀爬小结 (高强)

一个人对一件事太过着迷,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己。我就是这样,这次攀爬也是这样。 4月从缅甸旅行回来,攀爬的力量就消失的无影无踪,又想到2月在泰国甲米岩壁上目不忍睹的攀爬经历,因此回到杭州后,立即每周3次恢复联系。我一心向往大岩壁,喜爱长线路,多种因素纠结,留下这次不完美攀爬的隐患。

小鬼告诉我要去仙居天柱岩,并且确认开线的黄山同学在仙居,约了一起攀爬。一听到这个消息,我心里立即毛爪爪的了。黄山是超级的大岩壁发烧友,到了浙江就开发出这条线路。这条线路开发出来,自此就刻在我的心里。听到线路的开发者能参与攀爬,我就坐不住了,立刻收拾行李出发。

其实,我错了。老游击队员也有被自己晃点的时候 ---- 我没有直接给黄山打电话,而是由小鬼联系的,因此所有的信息,也就是二手的。见到黄山以后才知道,黄山根本不想爬这个长长的线路,因为天太热,并且太累人!

但是,这个岩壁太诱人了,这种诱人而引起我的冲动,不攀岩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到。那个小宇宙有力啊,冲撞啊,热血沸腾啊,用什么词都不为过。从4月到6月,整整苦练3个月,有冲动。冲动是魔鬼啊。

这一冲动,就忽略了很多需要考虑基本常识和原则。人咋能这么轻易的就犯错呢?心里过于期待、冲动。想想42 岁的人,还和毛头小伙子一样,实在太可笑了。

毕竟这是运动攀的线路,黄山开的线爬了之后,觉得让人放心,线路的设计水平很好,再加上我们死守安全底线,因此也是有惊无险而已。

以下是有关失误或错误的小结:


  1. 行动计划没有按照一般的攀登规范来做 基本的规范:攀爬计划预先详细设定(包括关门时间). 应急方案预先设定等
  2. 队员选择 集结过于匆忙,队员训练不足(攀爬. 下降. 单绳技术. 绳索管理. 保护站配合等等)
  3. 能量和电解质管理 食物准备不充分,过于草率,不仅品种有问题,而且数量也不足。
  4. 高估攀爬能力 认为8个小时能登顶,结果相差太远。因为高估能力,导致食物. 水以及其他准备不足
  5. 忘乎所以,没有及时调整攀爬策略(稳定的心理和情绪控制很重要啊。) 爬的爽,兴头大,忘乎所以。攀爬比原计划慢了许多也没有能及时调整策略,导致攀爬时间过久,为体能耗尽埋下隐患。
  6. 忘了估计平均技术能力(不是高估,压根就忘了) 单绳技术. 绳索管理技术. 保护站设置技术. 下降的各项技术技能。。。。。以及携带的物品
  7. 攀爬的过程中,特别是安全下降后,没有及时提醒队员补充能量. 电解质。在缺水的情况下,也应强行补充,而不能等到糖原耗尽
  8. 应就地露营,第二天撤下山
  9. 携带的装备没有仔细核对 虽然攀爬技术装备携带完整,基本没有错. 漏. 少。但是还是应该攀爬前有个list,有些物品包括个人物品应核对:云风长头发必须有束发带(其实带了瑞士军刀,在小鬼背上的背包的头袋,小鬼拒绝使用)。我带了一个空墨镜盒爬了上去,里面竟然没有墨镜!!!在岩壁上,等我想用的时候,发现是个空盒。狂汗。云风的手套没有携带,而我手套竟然只有一只右手的。

以下是我做的正确做法,需要坚持

  1. 没有坚持攀爬最后一段,在最后一个时间窗口下撤。听从黄山的建议,综合考虑当时在第六段的境况,下撤!!!下撤永远都是对的,唯一的缺点就是会留有遗憾。
  2. 在队员体能耗尽,可能休克之时,没有丧失判断,正确处理。
  3. 在攀登和下撤过程中,操作安全控制基本完整,没有失控。
  4. 队员之间团结. 有爱!
  5. 遇到困难的时候,情绪基本没有失控。在云风下撤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. 以及在自己独自下山迷路时。

特别感谢:

黄山:始终给予攀登支持,在岩壁下坚守十几个小时作为接应,没有食物和淡水,依然坚持守候。令人感动。

仙居当地岩友:一片云等 在仙居热情接待,无私帮助

背夫:不顾我们延误了时间,坚持守候。特此感谢。

结组攀爬天柱岩(六)终

一条毛巾,它解释说,大概是对一个星际漫游者来说最有用的东西了。从一个方面看,毛巾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:但更重要的是,毛巾有着巨大的心理学上的价值。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,如果一个“正常人”(正常人:非漫游者)发现一个漫游者随身带着毛巾,那么他会很自然地认为此人同样也有牙刷、浴衣、肥皂、装饼干的罐子、保温瓶、指南针、地图、绳捆、灭蚊喷剂、雨衣、太空服……等等。于是乎,他会很乐意借给这个漫游者所有这些东西,甚至还有其他的许多东西——而这些东西通通是这个漫游者碰巧“丢失”了的。这个正常人的心理就是,一个人,在广阔的银河系中漫游,在面对了许多可怕的困难并且成功地战而胜之以后,他如果仍然还弄得清楚自己的毛巾在哪里,那么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人。

—— 《银河系漫游指南》

下降并没有我想象的简单,尤其是长距离分段下降更是麻烦。

每一段,我们需要小心谨慎的下。如果绳子抛的不好,沿路都需要整理。高强比我下的快,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整理下方的绳子。鉴于我出了点小事故,我们换了绳。我用那根旧一点的,摩擦力比较大,好控制一些。每到一个保护站,我都长嘘一口气。更换保护点,然后示意小鬼下来。等他下到一起时,再费力的抽掉绳子,整理,做系统,准备下一段。

天已经开始暗了,还好戴了头灯。岩壁下方有一些手电筒的亮光。黄山带了几个老乡来接我们。知道我们下去后就没体力了,特地多请了一个。

我祈祷着不要再出事,又降了两段后,毕竟还是出事了。是第 2 保护站的那个岩沟。里面长了枝繁叶茂的小树。天太黑,我们的绳子没抛好,两段绳子都缠绕在了树丛里。高强从外侧降落的,偏离了主线。我降在岩沟里,很费力的单手结开绳索,从树枝间落下去。然后把高强从外侧拉回来。最后绑在保护站上,只好等小鬼下到岩沟去解缠绕的绳索。一直到天黑透,才把这该死的绳子全部理好。

我还记得最后一个保护站是在屋檐下,比较担心过去比较麻烦。事实上并不困难。高强先到的保护站,示意我荡过去。我的注意力在保护站上,一不小心又犯了错误:左手忘记推抓结,结果突然就抓死了,被挂在了半空中。又是折腾了半个多小时,一点点小心的用菊绳 AID 在挂片上,很不熟练的收短。一点点放松主绳。直到抓结放松。小鬼和高强没有抱怨,不过明显经过长时间的悬吊,已经不太耐心了。我手忙脚乱的处理着纠缠在一起的主锁,快挂。一边让自己冷静。每做一步,就让高强审核一下。终于,把自己换到了保护站上。

下到底的时候已经快 9 点了。一路上背包里的手机响个不停。不知道谁打过来了。怀疑是家里,赶紧让黄山给家里拨了个电话报平安。那边高强在电话里连连给老婆陪不是,我们比预计的结束时间晚了几个小时。

站在地面,好象在天堂一般。可以换上凉鞋,大口的喝水。背包里有条干净的白毛巾。就是被大家笑话说太腐败了的那条。嗯,擦一下汗方觉得,在这荒山野岭的,有条毛巾果然不错啊。


在上面我们商量过,下去就在营地帐篷里好好的睡一觉吧。可惜黄山他们等的不耐烦,又觉得天色已晚。把帐篷全拆了。唉,好吧,还是一起下山去。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可不好走啊。这段路很陡,海拔落差也有 600 米。路上满是荆棘。

我一天只吃了半包压缩饼干,水也快没有了。自从下来后,一放松,感觉人都虚脱了。即使不背任何东西,也不太走的动了。

路上滑了两三跤后,我躺在斜坡上不想动了。前面的人下去了,高强和小鬼留下来陪我。我觉得整个人都透支了。小壁到指尖都没什么知觉。浑身都在冒汗。就着最后 100 ml 水把剩下的半块压缩饼干咽下。高强决定先出去和黄山回合去镇上买点补充能量的东西回来。我在原地躺了两小时,很清醒也睡不着,只是一闭眼就觉得自己还吊在保护站上,大腿和腰被安全带勒的生痛,脚指头麻麻的,鞋子好紧啊。

小鬼喊道,有蛇,他扶起我一定要我下去,走到公路就好了。

我都不知道怎么连滚带爬的下到公路边的了。坐在公路边的石头上,给高强打电话,他们已经折返来。高强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头发晕,脚都软了,差点迷了路。黄山开车带他去了白塔镇,一位好心的大娘帮他们敲醒了卫生所里的值班人。买了几瓶注射用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。

我灌下一瓶葡萄糖水和一瓶生理盐水后,感觉好多了。躺在百塔镇干净的床上已经是深夜两点。只记得简单冲掉了汗水和灰尘后,趴在床上立刻就睡着了。醒来的时候,大家也都醒了。高强被老婆催着回杭州。我又去洗了澡,头发上全是树叶和泥土。衣服和裤子都几乎不能再穿了,幸亏有带干净的。胳膊上伤痕累累,都是被草拉的口子。由于没有擦防晒爽,小臂和脸都黝黑黝黑的。脚拇指由于穿岩鞋太久,几乎没有知觉。浑身肌肉都开始酸痛。

这次,真是太刺激了。


ps. 我删掉了一些细节描写,怕我妈看到了唠叨 :D

July 07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五)

杭州到仙居的高速上没有什么车,路也修的相当好。高强开车,全程都没有一丁点超速。这么好的路况都不稍微开快点,很不可思议了。我们在路上闲聊这个话题。高强说道,他有一次在高速上差点送命,车都开到前面大货车车底了,就差那么一点点。事后总结教训,总结了 10 多方面,有三个主要错误,其余都是次要问题。其中超速就是主要错误之一。任何一个主要错误不犯,车祸就不会发生;而如果那些次要问题如果回避了,也就不会那么严重。可见要命的小概率事件都是无数人为疏忽累积起来的。遵守前人制定的安全规范那是相当的重要。


第 5 段爬的很简单。为了节省高强的精力和体力,小鬼决定用上升器上,我继续爬顶绳,附带收一部分快挂。因为即使有上方的提拉,主要还是得自己爬的。岩壁上的快挂可以作为大手点使用,爬起来轻松一点。大烟囱爬起来很费力,到上端变窄后稍容易一点,可以用背顶着。但我一转换角度,就漏收了一把快挂。好在我们带有多的,也不碍事。

第 5 段浪费了很多时间。保护站在烟囱口,我们三个人挤挂在一个狭窄的岩沟里,相当的不舒服。调换了几个位置,不小心相互踩了脚后,我决定爬出烟囱在上面休息。烟囱上方有几棵小树。我的保护点在下方,高强不放心。又拿了根扁带。我将扁带绑在旁边的树上,这下万无一失了。坐着还是很不舒服。说是坐,其实是用屁股蹭在一个斜面上。斜面有土,比石头稍软点。还需要用脚抵着,隔几分钟身体就混下去一些,需要重新蹭回来。不过好歹可以坐下休息了。

157.jpg

159.jpg

爬第 5 段的时候,小鬼一直在旁边叫嚷。他参加了开线,说是这是最难的一段,上来后走走就可以到顶了。我就冲着他这句话拼了命上来。看看上方不到 100 米就是山顶了,暗自有点小兴奋。体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,再简单也是挑战。唯一庆幸的是,全程大部分时间没有晒到太阳,老天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。不过让人担心的是,远方开始打雷了。这里光线充足,我看看头顶的云,还是白色的。这里是周围最高的地方,想来是很远处的雷声传过来的。默默祈祷别向这边刮大风。如果岩壁湿了,下降都是问题。

北京时间 3 点 37 。高强决定爬第 6 段了。看起来难度不大。线路暴露在外,感觉也不错。就是稍微有点长。平时我野攀都是 20 米左右的线。这天爬的几乎每一段都在 30 米以上,确实有点折磨人。第 6 段 5.7 的难度可以算是让大家调剂一下了。上到第 6 保护站的时候,不到 5 点,速度很快。除了保护站依旧不太舒服外,一切都很好。

当我们三个人挂在那里仰望峰顶,充满了犹豫。完全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嘛。然后线路绕了一下,看不到末尾的情况。事后翻查,这段线路难度 5.10A ,有 38 米长。长度仅次于第一段。高强已经力竭了。小鬼说什么也不肯领攀。我叫嚷着下去。我们就这样在石头上纠结着。腰带掐着很痛,鞋子挤着脚很难受,我有点后悔没带双凉鞋上来。保护站脚点不大,光脚顶着肯定也很痛。只有把脚后跟松下来,还要担心鞋子别掉下去。

我估摸着,如果硬要上的话,到顶,天就差不多暗下来了。据黄山说,峰顶留有帐篷和水。我还剩半块压缩饼干。小鬼包里或许还有一块。大家在峰顶饿一晚上应该也熬的过去。只是担心没有睡袋会很冷。不过最危险的可能是,高强先锋上不去,这样我们可能连下撤的时间都没有了。犹豫许久,高强决定给下面的黄山打个电话了解一下线路情况。

最终,强哥表示很遗憾。安全第一。还是早点下撤,下次再来吧。

160.jpg


这时是 5 点半左右,按计划下降需要 2 小时。那时天应该黑了。我在南高峰练过下降,问题应该不大。保险起见,由高强帮我做抓结和下降系统。然后我和高强两个人同时下,再由小鬼殿后,双绳降。

第一段难度下,下的很顺利。只是收拾绳子比较麻烦。回到第 5 保护站的时候,我发现了一瓶防晒霜,居然刚才掉出来了都没知觉。下次再爬还是带个腰包比较好。

而第 2 段就没那么容易了。这段烟囱几乎是悬空的。脚很难稳定在岩壁上。在保护站理绳子的花了许多时间,一直穿着岩鞋,脚很疼。我便把鞋脱了一半。下降时高强特地问了一句,怎么不把鞋穿好,我说没事,不会掉下去的。

我用的一根新绳,摩擦力很小,加大了右手的负担。抓结做的有点松,我感觉不太吃的上力。下烟囱的时候速度有点快。右手下方的绳子好重,不太稳的住。一旦降的快了,右手更加的吃力。在烟囱的下段,两侧岩石分的很开,两边腿已经很难完全抵住岩壁了。我的鞋没全穿进去,加不上力,只好全靠手来把握。

突然,觉得不对,头发一紧,居然卷进了器械。猛的一下就全部扯进去了。我一下子肾上腺素就大量分泌,右手死死的抓住绳子,赶紧的绕了大腿几圈。脑子里猛然回忆起以前看的一个帖子,某起事故就是在溪降时头发被缠住,人挂在半空中。我这个位置真是糟糕透顶,离上一个挂片很远,没办法 AID 。旁边岩壁没有很大的脚点,借脚力顶起来很困难。最最倒霉的是,鞋子只穿了一半,脚趾完全借不上力啊。抓结没带上劲,右手也无法完全松开。脑袋被勒带住动弹不了,看不清左边岩壁上挂片的情况。我摸了一下头发,发现在 ATC 里打了个圈。

高强在下面大喊,把头发割掉。

我们在山下的时候讨论过是否带一把绳刀。大家都觉得没必要,太重是个累赘。事后总结,或许如果带了绳刀反而增加了危险。当时绳子已经绷紧,如果贸然去割头发的话,很有可能连绳子一起割断。

其实我倒不特别紧张。因为天还早,光线充足。我有两个同伴,一个在上一个在下。我只是吊在半空,没有性命之忧。只是没想到方法摆脱困境而已。

左手试了几把都没能把自己拉起来,以松开 ATC 上的绳子。我很懊恼为啥要图一时舒服,不把鞋子穿好。僵持了一会后,小鬼决定下来帮我。

第一步是要把人 AID 在岩壁上,我们用了加长的快挂才连到上方的挂片上。但向上收紧很困难。动力绳弹性太大,我距离上方保护站已经很远,绳子拉了老长。光靠我单手的气力无法上升。小鬼做了个简单的系统,开始用体重下拉,帮助我提升。费了好大气力终于向上收了一点。但是主绳子还是没有放松。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可以腾出手来穿好鞋子了。

当脚点可以借力后,要轻松一点。终于两人合力,猛的拉一下。主绳放松的一瞬间,我把发束拉了出来。长嘘了一大口气。把头发重新包后,塞进头盔里。岩鞋穿好,落地前说什么我也不脱起来了。


下去的路还很长,我开始有点心虚了。

July 06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四)

第 3 段的难度不算太大。5.9 。只有起步稍麻烦。不过我手指受伤,已经顾不得许多。我在下方收保护站的时候遗漏了一条扁带,懊悔不已。幸亏这次有带多的。唉,毕竟是经验不足。

小鬼教我抓快挂的上法,还特地在难点延长了快挂。我的左手指着不上力,不过抓快挂还是可以上的。加上高强在上方用滑轮拉我借力,很快就翻到外侧的 face 面。

爬 Face 面很爽,暴露在半空中的感觉很刺激。这一段有点向里俯角,所以如果技巧得当,基本不用手指的力气,全靠手掌撑起,腿部用力。2 个小时后(11 点半),我们就全部安顿在了第 3 保护站。

127.jpg

因为是俯角,所以不需要吊着。不过位置依然拥挤,站在也不是很舒服。在外表面,风很大。真要感谢老天,今天云层很厚,没有太大太阳。不然,我想就要被烤焦了的。我们在保护站上抱怨黄山同学,应该把保护站的上方多打几个挂片,就会舒服的多。在上方眼睁睁看着有一小块可以坐下的岩石,却不敢上去。

129.jpg

小鬼拿出面旗子,说是要帮朋友做广告,我们拉扯了旗子老半天才拍好照。

132.jpg

下面一段很简单,据说只有 5.7 ,而且路程也非常短,只有 20 米。高强上的时候却连连抱怨。可能因为过于简单,有长达 7,8 的距离一个挂片都没有。这对先锋领攀的人作实是一个心理考验。如果是第一段起步,这点坡度走也走上去了。但是在 100 多米高空,还是满吓人的。

只到高强挂上第一把快挂,我们才放心。小鬼在下面嘟噜着回去一定让黄山补一个挂片。

150.jpg

7 月 1 日 北京时间 12 点 10 分,我们顺利到了第四保护站。这一段一共只花了 40 分钟,可见容易的很。这个保护站就是最舒服的一个了。在保护站旁边居然有一小块非常平整的石头可以坐下来。颇有坐在半空中的感觉。很难得有这么个摆拍的位置,小鬼一定要摆个沉思状的 pose 留张影。

145.jpg

143.jpg

139.jpg

然后,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广告了。等高强离开保护站冲击第 5 段的时间,我也换到石凳上去坐。可以悠哉的拿出压缩饼干吃了半块。小鬼还背上来 3 包果冻 CC ,非常美味。虽然出发前高强一个劲的说,这么低的能量密度,背上去太奢侈了。

155.jpg

太阳出来了,有点晒,但完全不想动,口袋里有一整瓶新的防晒霜,就让它在那里了。

147.jpg

远远的听到黄山的声音,在给我们加油。他站在下面另一个小山头上,一个蓝色的小点,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他。由于岩壁陡峭,我们早已经看不到出发地了。从下面也只能站在旁边的山头才看的到上面。

151.jpg


我们在第 4 保护站休整了好一会儿,感觉体力有所恢复,就开始继续向上了。

152.jpg

153.jpg

第五段难度颇大。据说在 5.11BC 左右。有一个喇叭口的大烟囱。上烟囱的地方有块巨石堵着,有点小屋檐的味道,很难翻过去。这个难度在现在我们这样的的体力状态下,明显超出了强哥的能力。他在巨石下磨蹭了很久。最后还是丰富的野攀经验帮上了忙。安全起见,高强选用第 2 跟绳子,横切到旁边的小树旁,用扁带做了额外的自然保护点,绕过了巨石。

156.jpg

上面的大烟囱爬得也相当不容易,我在下面已经看不见上面的情况,事后自己爬的时候才知道,烟囱开口向外,双腿需要尽量一字撑开,用力抵住两侧才不至于滑落。然后才能用手一点点蹭上去。等我爬的时候已经是用顶绳外加上方滑轮提拉借力。就算这样,我还是感觉非常的辛苦。

换作在先锋攀登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下,难度可见一斑。

July 05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三)

攀岩是一项事故率非常低的运动,甚至远低于我以前玩的自行车。因为各种器材和绳索在出现意外的时候会牢牢的保护住你。

我们这次玩的运动攀的安全系数又高于传统攀。因为挂片是事先用膨胀螺栓打在岩壁上的。这倒不是说用岩塞不牢固,只要技术上不出错,岩塞是绝对信的过的。但由攀登者自己放保护点,总没有事先开线人仔细选择的保护点绝对安全。

结组攀登属于技术要求比较繁杂的了。需要掌握更多的器材使用,绳结的打法。需要更多的野攀经验。不过,只要严守最基本的一些安全操作守则,至少,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。最重要的,任何时候,要确保身上有至少一个保护。


2011 年 7 月 1 日

7 点 42 分 强哥顺利抵达第 2 保护站,开始做保护站。根据介绍,第 2 段线路难得大约是 5.9+ 比前一段难度小,在我的能力范围内。起步要绕过第一保护站上方的屋檐,还好不是硬翻过去。过屋檐总是感觉很爽的,一下子就把身体暴露在空中了。

111.jpg

7 点 52 分,我们开始攀爬。小鬼负责拆保护站,跟攀收快挂。我直接顶绳上。高强在上方用两根绳子同时为我们两人做保护。

这个时候我信心满满,看了一下起步的线路,应该是全程最难的部分,但手点都还算大。起步绕过屋檐的地方有一点小仰角,这个时候我体力保存的很好,手指和小臂力量都很充沛。感觉问题不大。

小鬼比我爬的快,等我翻到外面的时候,他已经上去了。我胸前有一个挂片,我有点犹豫是不是挂个快挂 AID 在上面休息调整一下。毕竟我的目的是不择手段登顶就够了。这种耍赖的手法自己也不计较。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过。感觉难度不大,还是直接向上爬吧。

可惜就是过于自信,这个时候一个动作没做好,身体有点开门。平时野攀都是很短的线路,抓不住都不太在乎,放手重爬就好了。我就没怎么挣扎,直接脱手了。可是,上方可还有 30 多米绳索。动力绳弹力很大,一下子就掉下去 3,4 米。这下可傻眼了。吊在了悬崖外面,突然就暴露在半空中。

坠落倒是没吓着我,只是很沮丧,因为又要多爬好几米,有种走回头路的感觉。这一小段又不太好爬,十分后悔当初没偷懒先把自己挂在挂片上。我大声通知上面,我想换上升器爬绳过这一段了。

高强在上头警告我,如果开始爬绳,这一大段 35 米可能都需要用上升器,我说没问题。然后开始小心的更换器材。

可能是由于有点紧张,装 GriGri 的时候,我不太记得绳子是怎么和上升器连接的了。直记得要装把主锁绕一下。唉,平时没联系过,只在下面简单操作了一遍果然不顶用。不知道怎么搞的,我的记忆出了点偏差。装错了一个环节。还费了好大劲。因为在半空中,没有借力点。全靠右上拉住上升器。左手没地方拉,就犯了忌去抓主锁环。我也知道这样很容易夹手指的,但没有吃过亏,就管不了太多了。

就是这么一个小失误,立刻就遭到了惩罚。安装连接的时候左手中指尖被狠狠的夹了一下,那可是整个人的体重压上去的啊。虽然迅速的抽了出来,可还是疼到麻掉了。直到今天( 7 月 5 日)了,指尖的触觉还没完全恢复,敲键盘的感觉怪怪的,像套了层硬壳。

更糟糕的是,我的安装是错误的。怎么都不能利用上升器把自己拉上去。急着我在下面大喊求助。

这个时候小鬼也到顶了。我想也没有人可以帮我。高强让我冷静,仔细检查一下上升器和 GriGri 的连接。我静下心来想了一下。反正就是点初中物理知识,怎么说我大学还是学机械的,怎么着也能想出来的。

检查绳索的走向后,发现我开始的装配方法有很大问题。GriGri 收绳方向向上,很不利于拉绳子。应该用穿过上升器下多挂的一个主锁把收绳方向改为向下。而且这样人就被挂在一个动滑轮上了,更容易把绳子收紧。

不过折腾了好久以后,加上左手受伤,我对把自己拉上去已经没多少信心了。想办法把自己荡回岩壁,老实用菊绳 AID 住自己在墙上。上面高强装好了滑轮系统,准备和小鬼两个人一起拉我。

其实硬拉我这 140 多斤体重几乎也是不可能的。必须自己也同时攀爬。我手指受伤很不好受。不过也算练点技术了。翻过屋檐后要好的多。基本上用手撑,脚法灵活点,还是比较容易上的,毕竟有上方借力。稍微顺了以后,心情也平静了。

114.jpg

9 点 28 分。我终于折腾上来了。第 2 保护站相当拥挤。

116.jpg

这个保护站设在一岩沟沟里,大约只有 2 个人的位置。3 个人就很难受了。通常,保护站都设在仰角或直壁上。因为这样上方保护时就不宜磨到绳子。人的舒适度也就差了很多。你只能吊着,用腿做一下支撑。

我的体力因为这起小事故支出了许多。叫嚷着要下去。当然只是开个玩笑。因为时间这么早,才爬了两段,大家都不会甘心撤退的。

我很内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还浪费了所有人的体力。高强安慰了一下我,说是这种结组长线路总会有点小意外的。安全就好。我嚷嚷着回去请大家吃大餐,心里开始对后面的线路产生了敬畏。毕竟左手中指受伤会对技术发挥产生极大的影响。小鬼安慰我说,后面让我耍赖就好了,找不到手点就抓快挂,只要上去就行。

118.jpg

119.jpg

第 2 保护站上方有几棵小树,我们纷纷觉得换到上面再起步爬第 3 段比较好。这样做下方保护先锋攀也更安全。这里实在是太挤了。

120.jpg

我上到上方,更换保护点以后,就可以十分安心的坐在岩沟里了。这样比吊在半空中舒服多了。腰带和腿环勒着可不好受。在这里可以把鞋子脱掉放松一下。

124.jpg

125.jpg

我们把下方的保护站拆干净。仰望第 3 段,很漂亮的线路,马上又要暴露在外壁空中了。

121.jpg

July 04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二)

Day 4 ,2011 年 7 月 1 日 周五

我们上了两个闹钟,就怕起晚了。天气预报是多云,前一个预报的多云天起了大太阳,在岩壁上爆晒一天可不是好受的。所以早上的时光弥足珍贵。

当地人说,4 点天就亮了。我们 3 点 40 起来的。外面很黑,有点凉。整个晚上帐篷外树叶刷拉拉的响,好似下雨一样。出发时,我们没打算在外露营的,但在岩壁下休息一晚绝对是正确的决定。不然,爬一个半小时山路后,我绝对没可能有体力攀岩了。

不过我和高强都没带睡袋,帐篷和睡袋都是黄山帮忙借的,这个后勤工作可谓到家了。帐篷通风很好,无风的时候里面温度合适,稍微盖一下即可。风吹过来,则有点凉,需要裹紧。我很奇怪外面露水不太重,我没有带背包罩,可背包放外面也没想象中掉在水里那样。

这次绝对是没有经验,我的太阳镜落在了车上。强哥说借我用,我想还是算了。忍忍不是大问题。我的小包也没带上山,本来是很方便装东西的。再就是出门忘记带水袋了,按我的习惯,是需要灌上一整袋葡萄糖水背上的。爬的时候发现,吊个水壶在腰上果真是不方便。

我思考再三还是穿了牛仔裤上。其实是因为把短裤落在山下了。不过事后发现这个决定还是错打错着。当然如果裤子再宽松一点可能会更好点。黄山警告我,如果这么爬上去,太阳一晒,里面全汗湿了会很惨。我咬咬牙想,就这样吧。可能危急时刻我需要蹭上去,耐磨的裤子要好一点点。

最郁闷的是,头天玩水的时候,我把发圈掉了。头发没办法扎,只好用头巾仔细裹起来,包在头盔里。这也是这次最大的失误,最后差点要了我的命。


099.jpg

4 点半,我们来到了岩下起步点。天蒙蒙亮了。

101.jpg

根据头天黄山的介绍,我们抬头望到的岩壁顶端是个假顶。等爬上一段后会看到另一个假顶,再登顶后才会看到真顶。哇,那可是真高啊,站在下面抬头看都发晕。

高强教我用上升器,我很多年前用过一次,全忘光了。据说是很好学,做一遍就会。这个是我在实在爬不上去的时候过难点用的。也就是从爬岩壁改为爬绳子。比较耍赖,因为攀岩运动就是要靠徒手攀登。一切器材和绳索都只是安全措施。不过我目前才不讲究这些,只要能上去,就是我的目的了。

我在下面操作了两次上升器,感觉会了。然后强哥就开始先锋领攀第一段了。小鬼负责背食物和水,以及给高强做下方保护。我水平最低,经验最少,所以基本空手爬,腰上也不用挂太多装备,仅仅一根菊绳,两把主锁;挂了上升器,GriGri 做应急,再就是两把快挂在紧急情况下 AID 住自己用。由于没有背包和水袋,只好把水壶挂腰上了,食物就是 100 克压缩饼干,揣在兜里。

iphone4 也带上了,这是我们唯一的摄像设备。这手机没有地方栓手绳让我很不爽。总觉得手一软就掉。空中也不敢随便传递。还有一小瓶防晒霜,高强和小鬼都不想用。我以前骑车有两次晒脱皮的经历,很不好受,坚持拿上了。

最后就是一双凉鞋,想来想去还是没带上去。虽然我那双岩鞋穿起来脚很疼,但我还是想越轻越好。很后悔没把另一双大一点的岩鞋带上。想着要穿一天小鞋就有点害怕,不过我还是比较能忍受的,当时我就这么想着。

和高强腰上挂满的装备,肩上斜跨满的快挂比,我觉得我真是轻松。还有小鬼背着三人份的水和食物,我那真叫个舒服啊。


103.jpg

凌晨 5 点,一切准备妥当,强哥拖着两条绳子上了。第一段相当长,有 45 米。超过了我以往爬的任何一条线路。据说难度是 5.10B 。我还从来没有一次完成过这个难度的线路,光长度就是一考验。我的耐力很差,这么长的线中间不休息以往都是完成不了的。

之前夜宵的时候,跟黄山打听过。他说对我来说,第一段可能有两个难点。实际看着线路,我是有兴奋又害怕,这还只是刚开始呢。

这一段是从上面流水冲下来的大沟,基本顺着沟爬,但不需要去翻那个大屋檐,只需要横切绕过去。我喜欢这种娱乐性质强的线路,如果起步太难,也太打击人信心了。

高强爬的很顺利,只是线路太长后,拖着两条绳子有点重。他在上面抱怨了几次。线路中间有当初黄山他们开线留下的一个大桶。我原以为那里就到顶了,可实际上才只一半。真正的顶需要绕一下,从下面几乎看不到了。好高。

第一段的顶在屋檐下方。小鬼当初是和黄山一起,帮他开这条线的。他给我讲当初黄山同学传统攀登到岩壁下打顶做保护站。把自己挂在屋檐下晚上睡在空中。他们第 2 天又把岩帐,电钻,电池等向上移。一天只上移了 30 米就累趴下了。

把自己挂在岩壁上过夜的感觉我很羡慕,大屋檐下可以遮阳挡雨,晚上还可以看星星,感觉一定很好。不过这个境界离我太远。爬大墙啊,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了。

凌晨 6 点整,强哥已经把一号保护站做好了。我们可以开始上。为了节约时间,我和小鬼一人一根绳子同时爬。小鬼跟攀负责收快挂;我爬顶绳最简单,没多余的活干。高强在上面同时为两人做保护。

我的状态相当好。一路上没有碰到什么难点,就是线路比较长,爬的很慢。我也刻意的保存体力。基本上没用蛮力爬。磨了一个小时,在 7 点钟的时候,终于都到了第一保护站。比想象的简单,让我心情大好。安全措施做好后,就拿出手机拍照片和视频。

104.jpg

天已经完全亮了,向下看好高。

112.jpg

只是保护站很拥挤,挂着一点也不舒服。之前我从来没有爬过结组,也没在空中挂过超过半小时。这下的体验还真是够受的。

因为到下一段时间很长,需要在空中整理绳索,等高强领攀下一段。岩鞋穿久了实在是不舒服啊,大指头已经麻木了。我把鞋子脱了挂在腰间。光脚支撑在岩壁上。开始有点后悔没带凉鞋上来。想着等下若是太阳把岩壁晒烫了,下几段怎么办。

我想,我们早起开始的决定真是英明。前面他们首攀用了 6 个小时,我们这一队水平差一些,我预估需要 8 - 10 小时。现在看来,第一段就用了 2 小时,而后面还有 6 段呢。不知道总共需要多长时间。

好在第一段最长,从总长度来看,爬了 1/5 ;从难度看,这是标的第 2 难,这算是小小的安慰了。如果能在 12 小时登顶,我就很满足了。

好吧,其实我是过于乐观了。

July 03, 2011

结组攀爬天柱岩(一)

虽然我很热爱攀岩运动,但一直水平很菜。直到现在都没爬过先锋。顶绳也就能爬个 5.9 的难度,勉强可以过几条 5.10 的线。所以这次高强叫我去结组攀爬天柱岩的时候,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。不过还是很兴奋的,只是担心拖累了大家。

071.jpg

嗯,就是这座山峰。恐怕是国内最长的运动攀线路了。共有 7 段,总长 230 米。若是再长点,恐怕就得带吊帐睡岩壁了。

Day 1 ,2011 年 6 月 28 日 周二

上午我还在睡觉,高强给我发了条信息,说是一起去天柱岩结组攀登。我那点破水平高强最清楚了。我自己没信心,不过他说我能上,那就能上。看了发过来的链接,极其动心啊。

准备很仓促,几乎是说走就走了,我用最快时间请好了假出发。比较可惜的是水袋忘记带,衣服也带少了,导致回程时穿的裤子都破的不行了。换长裤是对的,但是没带条宽松点的长裤攀爬用是个大失误。

下午我们到了仙居县城。黄山在等我们。他相当热情。好吃好喝,房间也不错。我想这是出来最后一个腐败的夜晚,然后就要开始自虐了。

这条线主要是黄山开的。一个拥有自己的岩帐,可以传统攀上岩壁,挂上岩帐在空中睡觉的真正的大墙爱好者。太令人敬佩了。晚上喝酒的时候,我一个劲的在劝他写本关于攀岩的技术书,附加国内圈子里的高手的访谈录。即使没有出版社愿意出,自己印出来放在全国各个户外店的攀岩器材旁边,一样好销。

Day 2 ,2011 年 6 月 29 日 周三

天气预报说有雨,这样就不宜上山。从公路上天柱岩下有一个半小时的山路,非常难走。如果下雨就很有危险了。我们决定先去看看仙居附近黄山说的一整块裂缝区。

同去的小鬼非常兴奋。他以前没爬过传统,刚买了一整套爬传统的装备,这次全背过来了。我很好奇的研究了一下机械塞,想出这个点子的人真是天才。很难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小玩意塞进岩缝里就可以承受一吨的重量( 8 ~ 14 KN)。

001.jpg

042.jpg

这里风景很好。

009.jpg

018.jpg

026.jpg

我们决定先试一下这条最简单的线。小鬼第一次爬传统,虽然线路很简单,但是心理压力依然很大。毕竟保护点都是自己一个一个塞进去的,晃晃悠悠不太放心。我在下面做保护也是颇费耐心。最后我们把电钻吊上去,在屋檐下打了个顶。然后每个人都爬了次顶绳娱乐了一把。

天果然下起了雨,大屋檐下正好躲雨。btw, 仙居的杨梅果然好吃,而且个个都有乒乓球大。这次我们赶上杨梅成熟时来,虽然不是周末,可县城里的旅店几乎全部客满,应当全是来吃杨梅的。在岩壁下吃杨梅好不快活。

057.jpg

最后我还爬了一条烟囱线。非常简单,非常娱乐。在岩缝里用屁股顶着,腿蹬瞪就上去了,毫不费力。

由于雨下了大半天,没见出太阳,我们折返回县城又住了一晚。

Day 3 ,2011 年 6 月 30 日 周四

出太阳了,想来晒一天太阳后,山路基本就干了。驱车去白塔。半路上可以玩水。 063.jpg

这是条相当清澈的小河。旁边还有几米高的岩壁,可以 solo 上去跳下来。石头下方水很深,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。河滩旁边有家农家卖西瓜。泳衣什么的也有的卖,非常方便。

073.jpg

在路上已经可以看到天柱岩了,非常雄壮,看得人热血沸腾。

081.jpg

076.jpg

077.jpg

开车上了山,到了黄山介绍的一老乡家里整顿。请他们当背夫,一个人工 100 块,可以帮忙背 20 kg 左右的装备。黄山这次不陪我们爬,只做后勤,帮我们背东西上山。

据说峰顶留有帐篷和水。但是如果我们要在顶上过夜的话,还需要背睡袋上去。我们商量了好几种带睡袋和额外食物的方法。想来想去都不太靠谱。主要还是因为我没什么经验,怕中途有变数,最后决定还是轻装上阵好。如果太晚,也要摸黑下降,在下面过夜。虽然在天柱峰顶扎营的想法非常诱人,可事实证明,不背那么多东西的确是一个英明的决定。

083.jpg

我们把车停在老乡家门口,搭老乡的车上山了。路上发现一件另人沮丧的事情。强哥的相机记忆卡没带 :( ,虽然我多带了一个卡套,把手机里的 tf 卡套进去,但容量太大,相机识别不了。唉,只好靠我的 iphone4 来全程记录了。

所以,基本我就是专职摄影,只好拍拍别人了。iphone4 没有手绳很不适合高空作业啊。若是传相机时手一抖,那个心疼啊。

097.jpg

1 个半小时后,我们来到了天柱岩下。下方有个很好的营地。是黄山他们不久前开线留下的。搭了凉棚,有篝火堆。地面平整过了,够搭三个帐篷。请的一个背夫帮我们解决了很大问题。前半程我还能自己背装备和水,后半程就只能换人背了。保存体力第2天用。

据说 4 点半就会天亮。我们定了 3 点 40 起床。晚上在帐篷里吃了压缩饼干和馒头干咸菜就睡了。可惜了我带的猪肉干落在了车上,一点荤腥都没有,很不爽。


今天有事,先写到这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