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氧气 | 返回首页 | 香港 »

纯真年代

《纯真年代》(The Age of Innocence)是马丁·斯科塞斯的代表作之一,当年一口气拿了最佳女配角等5个奥斯卡奖项。卡司也是黄金班底,男主角丹尼尔·戴·刘易斯(此处按下1000字不表我对刘大叔的热爱,他最近获奖的电影是《林肯》,我最爱07年《血色将至》)与女配角薇诺拉·瑞德(《惊情四百年》女主角),还有女主角米歇尔·芙佛,都是90年代初好莱坞最红的明星。

故事改编自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伊迪斯·华顿的同名小说《纯真年代》,背景与泰坦尼克差不多一个时代,与一个世纪以后的中国也有神似之处:纽约仍然拼了命想要学欧洲的上流社会模样,但200多件银餐具抹下来,仍免不了一股暴发户气息。矜持的大家族淑女May与年轻有为门当户对的律师Newland订婚,恰逢嫁到欧洲旧大陆的Ellen离婚回国。几次上流社会的野餐与歌剧,Ellen和Newland相熟。Newland困在所谓上流社会的条条框框中透不过气来,为Ellen的自由与大胆吸引(100年前离婚真的是好大件事),两人情愫暗生。May察觉Newland心思有变,尽力挽回。最终Newland与Ellen放弃了两人的感情与May结婚,Ellen又回去欧洲。

剧情并不复杂,但端的荡气回肠。中国人的戏剧传统重视形式美感与道德判断,作为传统戏剧在舞台上表演尚可行,但套进现代电影与小说的表现形式里,就往往流于空洞简单。而西方戏剧则是一脉相承的humanity传统,对人性延展度的分析,与基督教神的立场(human这个词也与god二元相对)带来的“悲悯”,更能够表现社会与人的复杂性。《纯真年代》里情感纠纷的三位主角,分别都展现了高程度的复杂性,而那个胖胖的大家族祖母,则表现了“悲悯”的视角。Newland和Ellen挣扎在责任、良心、爱与激情中,千回百转,百炼钢也化成绕指柔。

两人在无尽的情感挣扎中,Newland在雪天去找Ellen,熊熊的炉火前,Ellen跌坐在一张巴洛克式的椅子上,Newland伏在她膝上抱着她。Ellen贴在Newland的背上默默地流着泪说,don't you see? I can't love you until I give you up...

Newland在一种老式的责任心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,在与May结婚一年半后,他尽量忘了她。有一天家族聚会上,Newland被老祖母差去找Ellen,走到海边,他望着她远处的背影,“He gave himself a single chance, that she must turn before the sailboat crosses the Lime Rock light, then he would go to her.” 夕阳下,那艘帆船缓缓地驶过灯塔,而Ellen却始终没有回头。老年的Newland离开纽约去到欧洲,坐在Ellen的公寓下看着她的窗户,脑海里闪过许多年前在海边的那个画面,他多希望Ellen回了头,那么他们还有希望——但已发生的不能改写,那扇窗轻轻地关上了,Newland闭上眼,一只鸽子簌簌地飞起。

《纯真年代》又译作《心外幽情》,借用一位作者的话说,“真的是心有幽情暗恨生哪。因为爱上了另一个人,过去变成了荒芜,未来变成了黑洞,现实变成了与己无关的虚幻存在,而每一次与爱人的短暂相见与接触,都如手边的物件一样真实可感。模糊了现实与梦幻的界限,在最喧哗热闹的时候,最寂寞。”

《纯真年代》20年前在美国上映,10年前我第一次看它,再过10年的今天,看着老年Newland的脸,仍禁不住泪盈于睫。“到底是什么比较重要呢?爱抑或责任?婚姻抑或激情?《纯真年代》与《寂寞鸽子》中所做出的选择是一样的:即使不爱了,也要选择责任,选择对婚姻的尊重与维护。一切其实并未真正发生,一切却比发生了更加惊心动魄,被压抑了的热情竟然如此美丽而令人心颤。《纯真年代》中的纽兰,在一种老式的责任心里放弃了盛年的梦想。在他老去的回忆里,在他寂寞与贫瘠的生命里,毕竟有过那样一次插曲,一朵永远遗失了的黄玫瑰。”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