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新的一年 | 返回首页 | 为什么 skynet 提供的包协议只用 2 个字节表示包长度 »

从 Lua 5.2 迁移到 5.3

在 2015 年的新年里,Lua 5.3 发布了 rc3 版

如果回顾 Lua 5.2 的发布历史,Lua 5.2 的 final 版是在 rc8 之后的 2011 年 12 月 17 日发布的,距离 rc1 的发布日 2011 年 11 月 24 日过去不到 1 个月。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式版不远了。( 5.3 的 rc1 是 2014 年 12 月 17 日发布的)

这次升级对 Lua 语言层面的影响非常的小,但新增加的 int64 支持,以及 string pack 、utf8 库对开发帮助很大。所以我强烈建议正在使用 Lua 5.2 的项目尽快升级到 5.3 。相对而言,当初 5.1 向 5.2 升级的时候就痛苦的多(去掉了 setfenv ,增加了 _ENV)。

我计划在 Lua 5.3 正式发布后,将 skynet 内置的 Lua 版本升级到 5.3 ,然后着手进行 skynet 1.0 的发布工作。

在 skynet 的应用环境下,我还是需要对 lua vm 的实现打一个 patch 让 不同的 lua vm 间可以共享 Proto 。但这个工作可以先不忙做,等正式发布后再来也可以。

目前可以先逐步升级 skynet 下的 lua 库。

我已经在 github 项目下创建了一个叫 lua53 的分支,做了一些工作。希望有同学可以帮忙一起 review 这部分代码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照 最新的 commits 来检查这些升级做的变更。

必须做的修改是去掉 unsigned 有关的 api 调用。

lua 5.3 去掉了 lua_pushunsigned lua_tounsigned 等 api ,现在一律使用 lua_pushinteger 等。这些 api 默认操作 lua_Integer 这个数据类型。按文档的说法,在你的代码中,应该尽可能的使用 lua_Integer 。它默认等价于 long long ,至少保证 64 位字长(lua 5.3 可以配置成使用 32bit 整数,但在 skynet 的应用环境不会这么做)。如果需要无符号整数,可以再在 C 代码中做强制类型转换。

这部分工作做完后,整个代码就可以正确编译了。

但是,和序列化有关的库还需要为 lua 5.3 优化。因为 lua 5.3 原生支持了整型,不需要全部转换成 double 类型储存数字。

之前在做数据序列化工作时(seri 库 和 bson 库等),为了区分一个 number 类型到底是浮点数还是整数,我采取的方法是用 lua_tonumberlua_tointeger 分别取一次,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是否相等。在 lua 5.3 中,直接提供了更高效的 lua_isinteger 来做判断。

由于现在直接支持 64bit 整数,就不再需要使用 lightuserdata 来保存长整数了。所以我去掉了 int64 库

相应的,相关的库应该做一些调整。pbc 库目前没有打包在 skynet 项目中,但我已经修改完毕,晚一点再放出来。skynet 内自带的序列化库,以及 bson ,redis 都需要做一些调整。

btw, 再修改序列化库时发现一个 bug ,再不支持非对齐地址访问的架构下会有点问题,这次一并修改了。

这次,lua 5.3 中把 __ipairs 去掉了,并且重写了 table 库。为了 Conceptual Integrity ,而敢于删改过去的东西,一直是我很欣赏 lua 的地方。

lua 5.3 同样去掉了 bit32 库(打开 5.2 兼容模式时,这个库还是存在的),而且这个库只对 32bit 整数有效,位操作现在提供了原生的操作符支持。(注:xor 是用 ~ 而不是 ^ ,因为 ^ 已经被用于 pow 操作了)我检索了整个代码,发现用到 bit32 最多的是那个从 openresty 移植来的 mysql driver 。

但实际上,在 lua 5.3 中不必再使用位操作去解析数据流了。因为有新的 string.pack 这个强大的 api 。比如:

local function _get_byte8(data, i)
    local a, b, c, d, e, f, g, h = strbyte(data, i, i + 7)

    -- XXX workaround for the lack of 64-bit support in bitop:
    local lo = bor(a, lshift(b, 8), lshift(c, 16), lshift(d, 24))
    local hi = bor(e, lshift(f, 8), lshift(g, 16), lshift(h, 24))
    return lo + hi * 4294967296, i + 8
end

这个函数可以被简化成:

local function _get_byte8(data, i)
    return strunpack("<I8",data,i)
end

在修改过程中,我发现 openresty 里这块代码写的很不 lua ,比如这个 dump 函数,

local function _dump(data)
    local len = #data
    local bytes = new_tab(len, 0)
    for i = 1, len do
        bytes[i] = format("%x", strbyte(data, i))
    end
    return concat(bytes, " ")
end

按 lua 的惯用法应该写成:

local function _dump(data)
    return string.gsub(data, ".", 
        function(x) return format("%02x ", strbyte(x)) end)
end

这样既简洁,性能也好很多。

其实这是个普遍的问题。由于 Lua 天生是门嵌入语言,几乎所有的 Lua 程序员都用过别的语言。所以许多 Lua 程序员带着其他语言的经验来写。前段时间我就发现过另一个例子


由于 mysql 这块改动最多,所以特别需要有人来一起 review 和测试。当然这块代码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,暂时就没有精力做了。如果有同学有兴趣,还可以把那块尚未完成的编码设置加进去。

Comments

gfdhfghfdghgfhdf
3
实时MOBA游戏用 protobuf 感觉不合适吧
问下云大侠,我PBC升级到lua5.3之后测试程序可以运行,nginx环境总提示error loading module 'protobuf.c',undefined symbol: lua_tointegerx,运行环境的package.path和package.cpath都加了。
@agentzh 我随机生成了不同长度的 40K 个字符串, 在 luajit 2.0 下做了对比测试. 初步结论是: 在关闭 gc 时, 两个版本的运行时间几乎是相同的. (3% 的浮动范围内) 但是如果生成临时 table 的话, 会多消耗 8 倍的临时内存. ( 倍数取决于字符串长度) 如果考虑 gc 的影响, 就不太好做简单的比较了.
@agentzh 那个 closure 在 lua 5.2 中其实不需要动态创建的, 因为它不依赖任何上下文相关的 upvalue . 这个 closure 是被 cache 的. 如果罗嗦一点的话, 可以事先定义好, 再传进去. 我觉得单就这个函数而言, gsub 函数的性能不可能低于 jit 生成的代码. 除非 gsub 本身的实现有问题. 当然, 我主要说的是 gsub 是 lua 语言的惯用法. 遵循惯用法在我看来比性能更重要. 其实我谈的性能问题不光是时间性能, 最主要的差别的空间性能. 我不太清楚 jit 对临时生成的 table 有没有特别的优化.
作为 openresty 中那个 _dump 函数的作者,我需要指出的是那样写纯粹是为了那段代码能被 LuaJIT 2.1 完全地 JIT 编译。你的版本无法被 JIT 编译,因为用了 string.gsub() 和动态 closure 创建(即 function ()...end)。 当然了,这个 _dump 函数纯粹是为了内部调试目的,所以如何写倒也无所谓了,呵呵,毕竟生产上不会走这个函数 :) 根据我自己的 benchmark,是否被 JIT 编译对于 lua-resty-mysql 这个库来说,性能差别还是挺大的。
openresty那么写是因为gsub不能被jit,人家主要追求的是速度
最近比较了lua 5.1, 5.2, 5.3的运行性能, 结果是越来越差, 很令人失望, 尤其是5.3比5.2差得非常明显, 可能是64位整数和浮点数之间的判断、转换和混合运算的开销.
早就分裂了, 我已经无视 luajit 了。
但是luajit還停留在不完全兼容5.2的狀態,感覺lua已經分裂成兩個語言了。
冲着string.pack我也会升级,谢谢云风

Post a comment

非这个主题相关的留言请到:留言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