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* 算法之误区
估计是因为我在上大学时在网上留过一篇文章,里面有一个简单的使用 A* 算法寻路的源程序,导致了这近七年来,不段的收到 email 和我讨论这个算法。
对,毫不夸张。那个简陋的代码。在七年前我随手写出来扔在网上后,已经遍布中文网络世界的犄角旮旯,让我在痛恨那段代码的时候,想收回都不可能。
我最大的困惑在于,为什么课堂上最为基础的算法知识,却有如此多的人行入误区。难道写游戏的程序员都不去读读基本的课本?
A* ,读作 A-Star 。它仅仅是一个启发式搜索算法。就是说在一个可以被穷举的有限解空间集中,用比较有效的方法(主要是利用估价函数)求出最优解的算法。A* 跟寻路算法没有太多关系,我们只是借助了这个方法来解决寻路这个问题,正如四则运算对于数学题一样,它只是一个基本工具。寻路算法本身有很多种,我们找到算法后,借助 A* 这个工具实现这个算法而已。
我的那篇文章中提到的,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地图寻路,其实依据的是这样一种算法:把地图分成若干个格子,把起始点的格子上标作 0 。然后根据将周围一圈可以通畅的格子上标为1。然后再把所有标上 1 的格子周围可以通达的格子标为 2 ,当然,如果那些格子上已经有过数字了(一定比 2 小)就不用标了。
如此反复迭代下去,我们地图上的终点只要可以通达,就一定会被标上数字。而这个数字就是理论最短的距离,而标记过的每个格子都有一个前导的入口(即它由附近一个比它小 1 的格子引导过来)整个标记的过程逆推,也就找到了最短路径。
这种一步步尝试的过程,就是一种搜索过程。如果加上启发函数,不让它盲目的寻找,就衍生出很多启发式搜索算法。A* 是其中的一种。之所以加一个 * 号,是因为它的启发式函数是有限制的,这个限制确保它能找到绝对最优解,去掉这个限制,就是 A 算法了。
我们可以看到,把地图分格子,给格子间的路径一个权值(前面的例子中,格子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,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形划分成不等的距离,即权值,或者定义单向道路,这都是可以的),这是解决寻路问题的关键,但都不是 A* 算法的范畴。
如果你想出某种算法,比如把地图划分成不规则的区域,或者把地图矢量化。依然可以再此基础上用 A* 算法这个工具来从中求到最优解。如果想别的方法来寻路,比如拟人的判断,预设路点等等,甚至按走迷宫的方法一样,分叉右转,碰壁回头,那些可以算是对分格寻路方法的一些改进,却都不关 A* 什么事情。
A* 算法理论上 是时间最优的 可以得到最优解,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一个更好的估价函数,或是减少解空间来提高性能。 A* 算法最大的缺点就是,空间需求太大。我们可以用一些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改进。但是如果不存在解(比如在寻路问题中,根本不存在一条通达的路),采用 A* 算法求解,势必会穷举所有的可能。所以一般在游戏里,我们一般会采用额外的手法避免这个问题。
ps. 如果用 waypoint 的方法来解决寻路问题,实际上将地图化成了一个图,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是 dijkstra 算法。若是把地图的阻挡物用凸多边形描述,有一道 10 年前的 ACM 赛题可以参考:Cutting Corners。
Comments
Posted by: kanghaov | (16) October 19, 2020 05:27 PM
Posted by: 墨貓 | (15) April 5, 2014 04:19 AM
Posted by: 您好 | (14) October 6, 2013 09:37 AM
Posted by: Anonymous | (13) March 6, 2013 08:01 PM
Posted by: Jason | (12) September 6, 2011 12:42 AM
Posted by: fancy | (11) March 31, 2010 10:56 AM
Posted by: bubu | (10) January 2, 2010 09:13 PM
Posted by: Cloud | (9) December 11, 2007 03:32 PM
Posted by: 张** | (8) October 4, 2007 12:12 PM
Posted by: 张** | (7) October 4, 2007 12:07 PM
Posted by: jufei | (6) July 25, 2006 01:19 PM
Posted by: 路过 | (5) July 16, 2006 05:16 AM
Posted by: HappyChui | (4) July 12, 2006 11:13 PM
Posted by: Cloud | (3) July 12, 2006 02:28 PM
Posted by: HappyChui | (2) July 12, 2006 09:24 AM
Posted by: Ninstein | (1) July 10, 2006 05:29 AM